为推进“脑科学与未来教育”重大研究项目,运用脑科学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,探索脑科学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。5月24日,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,成都市龙江路小学、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协办的2023年成都市“以脑科学为导向的教学实践”研讨活动(二)——学科融合专项课例展示活动在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召开,来自北京师范大学、四川省教科院、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、成都市教科院、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、20所试点校等专家、领导、老师欢聚一堂,诊断、研讨、探索脑科学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。
研·课堂实践
(资料图片)
在“以脑科学为导向的教学实践”——学科融合专项课例展示活动中,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数学教师余莉平带着三年级的孩子们以《“自由”的测量》为主题进行展示。
成都市东城根小学语文教师彭秋玥带着五年级的孩子们在《思维的火花——田忌赛马中的问题解决策略》中,将脑科学原理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,把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推向纵深,真正让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,照亮昨天、今天和明天。
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校体育老师白晓岗以《思维力培养为导向的“前滚翻”》为例,在教学过程中以图示等直观教学及情景教学为抓手,通过“龟兔赛跑”游戏等,促进学生技能迁移,并以音乐、口令变换等环境刺激,激发学生内驱力,促进学生专注、灵活等思维品质的养成。
课后,三位教师进行了说课,开展了议课评课活动,大家各抒己见,畅所欲言,既肯定了每位授课教师的优点,也提出了更恰当的建议。市教科院罗清红院长高度评价了三位老师的课堂探索。他指出,脑科学与教育的融合,是一项全新的尝试,让脑科学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走向课堂,让同学们更科学合理开发使用大脑,让教育更绿色高效,是脑科学+教育一线教师肩上的责任。
研·理论提升
实践的探索需要理论的指导,北京师范大学杨海燕教授作《大脑工作方式和学习能力培养》的专题讲座,杨教授将从脑科学视角,就学习和大脑的工作等方面向与会的老师普及脑科学基础知识,六种不同的大脑工作形式让与会的老师感触颇深、收获满满。
研思并行,方至深远。最后,曹璇所长对全天的活动进行总结。她高度肯定了三位老师的课堂以及龙江路小学学生的课堂表现。脑科学与教育的融合是一项伟大的创新,只要我们共同努力,继续探索,相信脑科学能从实验室走进中小学的课堂,走进每一位教师的大脑,去点燃每一个孩子智慧的大脑。
研·团队成长
在此次课例展示活动中,学校体育教师白晓岗的展示课备受瞩目。作为全市首个体育与脑育融合的展示课例,学校脑育研究团队借助成都市“以脑科学为导向的教学实践”研讨活动平台,积极主动抓住机遇进行课堂打磨和研讨,用实际行动证明学校脑育研究的成效。
如何以脑科学原理指导体育课堂教学,促进学生体育技能学习和思维力发展?这是本次磨课过程中,研究团队一直想要突破的关键问题。研究团队以市级规划课题“脑科学导向下的小学生学习思维力培养的研究”为引领,以学科融合课为载体,根据学生生理、心理、运动能力、生活经验等角度出发,以“前滚翻”技术动作教学为依托,培养学生“思维力”,让学生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,蕴育“启智”,多维度塑造学生思维品质,实现新课标“学科融合”“多元评价”的要求,达到本堂课“育体、育智、育心”三育融合的目的,有效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。
经过研究团队多次打磨和研讨,本节课凸显了将脑育教学与常规体育教学各环节有效整合,明确了以思维力培养为导向的前滚翻技能学习,实现了脑育与体育深度融合。尤其在热身环节,老师改变了以往跑步和做操的简单练习,采用故事情节+乌龟爬行动作的组合模式,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,使学生思维跟随课堂主旋律,实现了沉浸式教学。体能练习部分,通过音乐的改变,让枯燥的练习更为活泼,训练更能深度刺激肌体,同时,也强化了学生思维反应能力。
此次课例展示只是学校开展脑育研究的一个缩影。学校将继续关注思维课堂实践,以课题牵引学校课堂改革,引导老师们在脑科学的导向下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,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,在培养学生思维力的基础上,真正帮助老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,促进学校内涵发展。(陈海燕)
脑科学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,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Copyright 2015-2022 欧洲晨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 联系邮箱: 58 55 97 3@qq.com